English

板栗经济兴罗田

2000-02-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特约通讯员 张振 我有话说

今年是我国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年,那么,农民脱贫之路到底在何方?山区强县之路该怎么走?不久前,国务院相继在湖北黄冈市举办了3期全国贫困地区县级干部培训班,其间,学员们来到大别山主峰脚下的罗田县,参观扶贫开发成果,看板栗经济样板,学产业扶贫经验,他们得出一个共同感受:罗田县产业扶贫对全国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板栗资源开发的确是罗田县实施产业扶贫的得意之作。近日,该县县委书记陶宏对前去采访的记者介绍说:罗田县1985年前全县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00元,而到1999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从昔日全国的重点贫困山区县到1997年率先实现基本整体脱贫,最大的奥秘就是立足县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以板栗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扶贫好路子。

地处大别山腹地罗田县的板栗产业伴着山区开放开发的步伐而大规模发展。1985年,国家启动扶贫开发时,罗田县的板栗面积还不到1万亩,而到1999年,全县板栗面积猛增到56万亩,开始挂果受益的面积已接近一半,全县农村人均拥有1亩多的板栗基地。产量由上百万斤增长到2000万公斤,成为全国板栗第一县。从1996年开始,全县每年板栗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以上。

罗田怎样发现了种板栗可以致富的新路呢?陶宏说:据该县县志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罗田农家便有了栽种板栗的习惯。这一产业刚刚兴起时,乡政府和林业部门发到农家栽种的板栗苗,有些农户任其活活干死当柴烧。对此,县、乡、村首先是层层培植和宣传典型大户,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走发展板栗脱贫致富之路,一批党员干部成为发展板栗支柱产业的“领头羊”。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农户每发展1亩板栗,补助30元至50元扶贫开发资金,并在3年内免征特产税等10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发展板栗支柱产业。如今,板栗市场销售价格由10年前的每公斤1元左右涨至7元以上,一株挂果栗树年收入少的有50元左右,多则200多元,一亩板栗比一亩粮食收益高出1200元以上。

“建100个板栗专业村,培植10个产量过100万斤的乡镇,建3条10万亩以上的公路沿线板栗开发带。”陶宏说,为实现这些早期的发展规划,近10年间,全县运用以工代赈途径组织连户投劳,连片开发,全县连年冬春集中10万以上的劳力投入基地建设大会战,使全县的板栗基地平均每年以5至7万亩的速度递增。面对连年出现的市场疲软和“卖难”现象,在每年板栗上市之前,罗田县无论是县领导还是10万农户,都为市场销路在捏一把汗,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实现全县农村当年增收目标问题。然而,1999年板栗大上市后,市场却再次给栗乡人民带来了一个惊喜:仅统装货的收购价格由起初的每公斤4元左右一路上扬到7.5元。广东、江苏、安徽、江西等全国10多个省区的大客户们带款进山坐等供货,2000万公斤鲜板栗在国庆前夕卖得干净利索,农家挂笑,客商满意。板栗支柱产业1999年共为农民带来1.2亿余元经济收入,全县栗农的收入比上年净增了2400万元。

今后罗田板栗强县富民之路如何走?陶宏认为,板栗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品的深加工。为此,县里已相继组织建起了三座大型板栗保鲜库,以县食品工业集团为龙头,共在全县网络了近200家小型板栗加工企业,生产的板栗罐头等产品,俏销上海、江浙、广东、武汉、安徽等市场。他满怀信心地说:“近年开发的板栗粉、板栗根、板栗脯、板栗饮料等系列新产品,已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罗田县的板栗产业还有好戏在后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